一渡赤水 擺脫被動
紅軍離開遵義移師北上后, 根據敵情的不斷變化,毛澤東等黨和紅軍領導人決定暫時放棄由赤水北渡長江的計劃,指揮中央紅軍于1935年1月29日分三路從元厚、土城地區西渡赤水河(一渡赤水),改向國民黨軍隊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地區集結。
二渡赤水 遵義大捷
為了有把握的求得勝利,我們必須尋求有利的時機與地區去消滅敵人,在不利條件下我們應該拒絕那種冒險的沒有勝利把握的戰斗。因此紅軍必須經常的轉移作戰地區,有時向東,有時向西,有時走大路,有時走小路,有時走老路,有時走新路,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在有利條件下求得作戰的勝利。
三渡赤水 引敵西進
中央紅軍取得遵義戰役勝利后,為了粉碎蔣介石策劃的新圍攻,毛澤東當機立斷指揮紅軍主力再度西進,于3月16日至17日三渡赤水河,重入川南,打亂了國民黨軍隊的部署。
四渡赤水 跳出重圍
中央紅軍三渡赤水、重入川南后,蔣介石以為紅軍又要北渡長江,急忙調重兵圍堵,毛澤東果斷指揮紅軍以隱蔽、神速的行動折而向東,于3月21 日至22日在二郎灘、九溪口、太平渡四渡赤水河,繼而南渡烏江,威逼貴,陽巧妙地跳出了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。